最近2018中文字幕免费看手机,亚洲熟妇av一区,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論防盜墓賊的一百種方法:光物理防御不夠,還有寫小作文賣慘的?
在中國歷代的古墓中,雖然存在著很多機(jī)關(guān),但受到冶煉等技術(shù)的限制,古人的工藝水平難以達(dá)到文藝作品中描繪的水平,更多的還是物理防盜。
https://oss.gjrwls.com/cmsFiles/2024/6/07/20240607023148-5a21278b-9bcd-49cf-b66a-8af3dc65f5b3.png

論防盜墓賊的一百種方法:光物理防御不夠,還有寫小作文賣慘的?

張弋      2024-06-07     

國家人文歷史微信公眾號(ID:gjrwls)原創(chuàng),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

提問:怎么做才能讓墓室防盜?

也許你會想到機(jī)關(guān)?伏弩、流火……嗯,這的確是好辦法。又或許,聰明的你還懂奇門遁甲,能想到海底沉船墓中可以移動的房間、可以致幻的青銅樹、埋在地下擾亂羅盤的大磁龜、如同“鬼打墻”一般走不到頭的懸魂梯……打住,說好的物理防賊,使用“精神攻擊”可就不禮貌了。

其實(shí),以上這些大部分是后人賦予的想象。讓我們回到現(xiàn)實(shí):在中國歷代的古墓中,雖然存在著很多機(jī)關(guān),但受到冶煉等技術(shù)的限制,古人的工藝水平難以達(dá)到文藝作品中描繪的水平,更多的還是物理防盜。

比如明清兩代墓葬流行的“自來石”裝置。簡單來說,自來石就是堵門的石條,一般情況下一端抵在地上制作好的坑中,另一端則抵住門,形成一個結(jié)實(shí)的三角。有了自來石把守,墓門一關(guān),外面的人就推不開了。在明代萬歷皇帝的定陵中,陵墓的石門就采用了這個裝置,高達(dá)3.3米的石門背后被長達(dá)1.6米的自來石抵住。不過破解這個機(jī)關(guān)倒也不難,考古人員有妙招:利用拐釘通過門縫,將自來石抵在門上的一端抬起,門就被一點(diǎn)點(diǎn)打開了。

比起“守門員”自來石,“積沙墓”可要兇險得多——原理很簡單:將炒過的沙子與碎石一起填埋在墓室上方,賊人在挖墓道時一旦挖到流沙和碎石,就會被直接活埋,這確實(shí)屬于讓盜墓者比較頭疼的防盜方式了。然而積沙墓也非萬全之法。賊人摸到墓穴的位置后,會繞路從墓室下方薄弱處進(jìn)入,避開上方的流沙和碎石??傊?,即使機(jī)關(guān)再好,也難防有人惦記。

您的漢代好友發(fā)動技能“苦情牌”

封建社會在傳統(tǒng)上視死如視生,厚葬之風(fēng)盛行,其中又以西漢時期最典型。王公貴族下葬經(jīng)常有玉衣、玉棺、金餅以及各種銅器、玉器等大批珍寶隨葬,因此西漢貴族的墓葬就成了歷代盜墓賊們垂涎的對象,以至于“漢墓十墓九空”。

墓里面裝了這么多好東西,這些西漢貴族們就不怕被人偷?在下葬時,他們沒有設(shè)置任何自保的法子嗎?——當(dāng)然不是,為了阻擋盜墓賊的腳步,先祖?zhèn)兛芍^是奇招百出。

這不,下面這位西漢楚襄王劉注,就采用了一種別樣的防盜措施:在用于堵墓門得石頭上寫了篇“小作文”,試圖從“物理”和“精神”兩個角度雙管齊下,對盜墓賊進(jìn)行全方位勸退。

1981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蘇徐州發(fā)掘龜山漢墓,即楚襄王劉注夫婦墓??脊湃藛T發(fā)現(xiàn),在劉注墓室甬道里堵塞了兩層大石用于防盜,共計26塊,每塊重達(dá)六七噸,把墓道口堵得那叫一個嚴(yán)嚴(yán)實(shí)實(shí)。不過,劉注這樣還不放心:考古人員發(fā)現(xiàn),劉注還在石頭上隱隱約約刻了一段文字……難道是什么“進(jìn)者必死”之類的詛咒咒語?

仔細(xì)一瞧,原來恰恰相反,那石頭上寫的是:

第百上石
楚古尸王通于
天述葬棺槨
不布瓦鼎
盛器令群
臣已葬去服
毋金玉器
后世賢大夫幸
視此書
目此也仁者悲之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

“在這塊石碑上,楚王通告天下,下葬時實(shí)行的是薄葬,墓里沒有金銀、沒有銅器、沒有華服,只有棺木和尸體,后世賢丈夫,若有幸看到此刻銘,心生同情,就不要盜我的墓了。”

即側(cè)面暗示盜墓者:墓內(nèi)無貴重物,拜托求求了,千萬別來。

說白了就是打苦情牌,主打一個賣慘。

那這有用嗎?答案顯然是——沒有。進(jìn)入墓室后,考古隊(duì)員發(fā)現(xiàn),劉注的墓早已經(jīng)被盜墓賊洗劫過了,基本上就是個空墓。

劉注:無奈,防不勝防。

畢竟劉注的墓開鑿于漢武帝時期,正是西漢強(qiáng)盛時,要說墓中沒有奇珍異寶,誰信呢?何況,漢代重孝道,行厚葬,劉注的崖洞墓幾乎掏空了整座山。如此大費(fèi)周章的營建,盜墓賊怎肯相信里面真的會“不布瓦鼎、盛器……毋金玉器”呢?對于盜墓賊來說,這塊石碑最終起到的作用無異于“此地?zé)o銀三百兩”。

大漢“堵門天團(tuán)”,出動!

墓主這么苦口婆心地勸退盜墓賊,難道是西漢諸侯們的傳統(tǒng)?

那倒不是。其實(shí)西漢時期各諸侯陵墓在防盜設(shè)計上,主要還是使用“石防盜門”這一種方法,即在墓門的位置用大石頭一層層擺放,形成一扇門“密不透風(fēng)”的石門,堪稱大漢“堵門天團(tuán)”。它們在當(dāng)時甚至還有個專門的稱呼,即“塞石”。這一名稱來源于山東曲阜九龍山三號墓封堵甬道石塊上的銘文。九龍山為西漢魯王陵墓,其中三號墓甬道前段用兩列長方形巨石堵塞,共19塊,石塊上陰刻有文字,其中一石塊上刻有“王陵塞石廣四尺”的字樣,由此可知,這些封堵墓葬的大型石塊名為“塞石”。“王陵塞石”為其一,另外還有3塊石頭分別刻有“胡安國”“淳于文”等字樣,主要是石工姓名和塞石的編號、尺寸。獅子山漢墓或?yàn)榈诙耐鮿③偷哪乖?,甬道前段用雙層雙列(“田”字形)4組共16塊塞石封堵。塞石的大小基本相同,長約2.5米,寬、厚各約0.9米。塞石制作較為粗糙,表面不甚平整。在塞石的一端鏟出約10厘米見方的平面,其上用朱砂記錄了塞石的尺寸及位置編號,如“第乙下易東方二簡道廣三尺九寸高四尺半寸寬(?)丈五寸”等。

羊鬼山漢墓為獅子山楚王的王后墓,用雙層雙列兩組共8塊塞石將整個甬道全部封堵。每塊塞石的大小相近,長近3.5米,寬、高各約0.9米。塞石制作十分規(guī)整,表面平整光滑。在塞石的后端也發(fā)現(xiàn)有陰刻的文字,如“甲石上易第三后方北”等。

馱籃山一號墓應(yīng)為第三代楚王劉戊的墓葬,用雙層雙列5組共20塊塞石將整個甬道全部封堵。塞石長3~3.4、寬1.01、高0.94米。塞石制作極為精致,表面平整光滑,部分塞石的一端刻有位置編號,如“前山西下三”等。馱籃山二號墓為馱籃山一號墓楚王的王后墓,塞石為5組共20塊。塞石的形制與封填方法與一號墓相同,塞石的前后端也刻有位置編號,如“西下二”等。

北洞山西漢第四代楚文王劉禮墓,在墓道中段南部以夯土填塞墓道,在墓道后段及中段的北部均以三層三列塞石封填,塞石空隙填有玉衣片、玉飾、殘玉璧等。塞石制作極為精致,表面平整光滑,上下兩層塞石之間以榫卯扣合。

這些塞石一般都會按照一定的順序(從內(nèi)向外、先下層后上層)放置,以確保堵得嚴(yán)實(shí),與小型塞石相比,使用大型塞石的墓葬封閉得更為嚴(yán)密,確實(shí)可以增加盜掘的難度。

這樣來看,塞石在本質(zhì)上還是“物理防盜手段”,像劉注那樣在塞石上打“苦情牌”、玩成“精神攻擊”的情況,實(shí)在是特例。如果遇上粗心的盜墓賊,有可能直接將它當(dāng)成了普通的塞石,根本沒有關(guān)注上面的文字。

那么,真實(shí)情況下,塞石防盜的“戰(zhàn)績”如何呢?

就目前開掘的漢代諸侯王墓葬來看,塞石的損毀情況并不算嚴(yán)重,但徐州西漢楚王陵墓仍然基本上無一幸免。也就是說,盜墓賊們完全有辦法避開塞石進(jìn)入墓穴,直搗黃龍。

正如西漢張釋之所說,“使其中有可欲,雖錮南山猶可隙”,由于貪欲不絕,盜墓行為在中國歷史上屢禁不止。墓穴建造者與盜墓賊之間的斗智斗勇,也成為中國古代數(shù)千年來經(jīng)久不息的話題。

參考文獻(xiàn):

山東博物館:《曲阜九龍山漢墓發(fā)掘簡報》,《文物》1972年第5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永城西漢兩國王陵與寢園》,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

徐州博物館:《江蘇銅山縣龜山二號西漢崖洞墓材料的再補(bǔ)充》,《考古》1997年第2期。

獅子山楚王陵考古發(fā)掘隊(duì):《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陵發(fā)掘簡報》,《文物》1998年第8期。

閻根齊:《芒碭山西漢梁王墓地》,文物出版社,2001年。

周學(xué)鷹:《徐州漢墓建筑--中國漢代楚(彭城)國墓葬建筑考》,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1年。

徐州博物館、南京大學(xué)歷史系考古專業(yè):《徐州北洞山西漢楚王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

孟強(qiáng):《徐州東洞山三號漢墓的發(fā)掘及對東洞山漢墓的再認(rèn)識》,《東南文化》2003年第7期。

耿建軍:《徐州西漢楚王墓塞石的開鑿與封填》,《考古》2013年第3期。

徐州博物館:《江蘇徐州市漢代采石遺址發(fā)掘簡報》,《考古》2010年第11期。

趙丹:《談?wù)劃h代墓內(nèi)防護(hù)措施》,《黃河·黃土·黃種人》201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