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文歷史 2024-10-28
嘉賓們在節(jié)目現(xiàn)場。出品方供圖
由江蘇省文旅廳和江蘇廣電總臺聯(lián)合打造的大型文旅深度探訪融媒體節(jié)目《你所不知道的水韻江蘇》第二季,于6月26日在江蘇衛(wèi)視、江蘇城市頻道等平臺開播。本季將視點錨定街區(qū),從南京、蘇州、揚州等8個城市的歷史文化街區(qū)和旅游休閑街區(qū),在走街串巷中,引領(lǐng)你探索“你所不知道的”江蘇文脈。
地理江南
從地理角度看,“江南”這個詞最早出現(xiàn)在秦漢。漢代的都城在長安,當時的“江南”是指離長安城比較近的武漢及其下游的南方地區(qū)。六朝時首都在南京,江南指的是南京周邊揚子江往南及往東的地方。到宋代,首都臨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此時的江南是從南京到杭州,并被太湖和長江這四者圍合的一個區(qū)域。到明清,首都到了北方,江南就是指的是長江以南,以大運河為紐帶的長江以南。
如果只是看秦漢,江蘇與江南的關(guān)聯(lián)似乎還沒有那么深刻。但是,《你所不知道的水韻江蘇》徐州篇,找到了這其中關(guān)聯(lián)的理由。漢文化的發(fā)源地在徐州。不論江南江北,漢朝的整個風俗習慣、文化禮教,都能在徐州找到根源,有些甚至影響到了今天——比如燒烤。
在徐州戶部山-回龍窩街區(qū),一塊刻有燒烤場景的漢畫像石,已經(jīng)成了網(wǎng)紅文物。漢畫像石是漢代墓葬主人為了記錄生前事而刻下的。它可以說是漢代生活的百科全書。比如它記錄了漢代人的狩獵場景、雜技娛樂場景、農(nóng)耕場景。當然,最生動也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燒烤場景。在這塊漢畫像石里,一個人手執(zhí)烤串,烤爐里的木炭似乎正滋滋作響,旁邊還有一頭羊。考古研究普遍認為,這就是漢代燒烤實證。說明兩千年前的徐州人,就在吃燒烤。如今的戶部山-回龍窩街區(qū),夜市上的烤串香味正盛。白日里看過漢畫像石,此時的這頓美食,讓旅行不再是千篇一律的重復(fù)。
可以想像,當時漢王朝的燒烤風靡時,江南江北都是圍爐而坐、大口吃肉的暢快吧。
嘉賓們在節(jié)目現(xiàn)場。出品方供圖
文化江南
六朝,當江南的核心轉(zhuǎn)向南京周邊時,江南便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特征——文化江南。六朝都城在南京,當時大量的文人學士涌入南京,奠定了南京文化江南的基礎(chǔ)。通常認為中國文化在六朝之前,也就是1800年之前,中心是在中原地區(qū),也就是洛陽、西安一帶。但是從1800年以后,中國文化的中心終于移到了南京,也就是江南這一帶。
《你所不知道的水韻江蘇》南京篇,游的便是一次暢快的江南文化之旅。“六朝金粉地”的夫子廟,魏晉南北朝已經(jīng)有文人在此打卡。“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烏衣巷的夕陽依然斜照,王導(dǎo)謝安的到來,也讓這里成為文人趨之若鶩的地方。由此南京便開啟了它的文學之旅。李白留下了“二水中分白鷺洲”,這是一幅令人無比遐想的景象。杜牧的“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則是看到了秦淮河繁華背后的隱憂。“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是朱自清的走心抒發(fā)。而最著名的《紅樓夢》,跟南京更是多有關(guān)聯(lián)。南京人最愛的方言“韶韶”,就被曹雪芹寫進了《紅樓夢》里。
所以,理解南京,不能只是簡單的逛夫子廟,游秦淮河。通過它們?nèi)ダ斫饨希且淮尉耦I(lǐng)域的深層游覽。
經(jīng)濟江南
可能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如今的“江南”,更具象一些的代表便是蘇州。烏瓦白墻,傍水人家,說的話是軟綿綿的無敵方言,吃的是糯唧唧、甜滋滋的小食。沒錯,這是江南非常形象的表達,但是理解蘇州的“江南”,不妨再換一個角度。
明清時期的江南,大運河成為紐帶。有了它的加持,運河沿岸物產(chǎn)豐富,經(jīng)濟發(fā)達。江南便開始更接近今天的模樣。而此時江南最核心的地帶,便是環(huán)太湖流域和長江之間的地帶,蘇州是中心。
《你所不知道的水韻江蘇》蘇州篇,你可以很容易發(fā)現(xiàn)“經(jīng)濟江南”的影子。平江路的熱鬧繁忙自不必多言,蘇州的各種特產(chǎn)更是讓游客甘心掏腰包。但是這些繁榮的背后,便是江南刻在骨子里的精致。就如一把扇子,蘇州人精致的性子并不允許從這里出去的扇子只是一把素面朝天的扇子。裝飾,這是必須的。但這種裝飾,更必須是手工的。而且這種手工,可能還得跟非遺沾上點關(guān)系。畫筆精耕細作的畫一幅“柿柿如意”,繡娘一幅小橋流水的蘇繡,扇面立即多了靈動的色彩。這是蘇州人的精致。而這種看似耗時間的功夫,正是經(jīng)濟江南給予的底氣。再說回對蘇州的印象,是不是覺得每進一戶人家,都得有個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的院子。一年四季坐在院子里邊喝茶、聊天、吃飯,是典型的江南人家的一種感覺。這種“院落情節(jié)”,也正是“經(jīng)濟江南”的富足體現(xiàn)。
所以,當你穿行在蘇州的古城小巷,你看到的是粉墻黛瓦、小橋流水,但你跟需要跟著我們?nèi)ふ医系募毠?jié)。
人情江南
當你從地域、文化、經(jīng)濟的角度理解了江南,你就需要去尋找江南的“人情”。因為你所看到的江南,正是江南的人所構(gòu)筑出來的特定風景。當文化江南形成時,江南人如水一樣的性格也隨之流淌??墒牵闵钊虢佑|之后,這種水,卻有著能穿石的堅毅。
《你所不知道的水韻江蘇》揚州篇,“三把刀”的傳統(tǒng)技藝聞名已久。南河下歷史文化街區(qū)里藏著一家百年老店——紫羅蘭美發(fā)廳。探尋團如《繁花》里的寶總一般,體驗了揚州傳統(tǒng)技藝“三把刀”中的理發(fā)刀。也許技藝還不足以引發(fā)對江南人性格的理解。當從業(yè)70年的老師傅仇慶芳出場,85歲的他滿頭白發(fā),依然眼明手穩(wěn)。干了一輩子,重復(fù)了成千上萬刀,沒有一絲一毫的敷衍。這種專注與執(zhí)著,是江南人情里的韌性。
《你所不知道的水韻江蘇》常州篇,被譽為“江南名士第一巷”的青果巷,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正在進行。青果巷的居民,用《教我如何不想她》,回憶著現(xiàn)代學者、語言家、音樂家趙元任。而你細細品味,這一條巷子能被稱為“江南名士第一巷”,確實有跡可循。就如趙元任,他并不是一個循規(guī)蹈矩的人,對于知識的學習和研究有著自己獨到的想法。研究語言之外,又搞起了音樂,留下了膾炙人口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所以他也被稱為“斜桿青年”。同樣“斜杠”的還有周有光。前半生研究經(jīng)濟,后半生研究語言,創(chuàng)立了我們現(xiàn)在所使用的漢語拼音體系,被譽為“現(xiàn)代言語拼音之父”。他們知識體系的跨度極大,可以想像其中的不容易。但是憑著江南人性格里的堅韌,硬是做出了一番成績。如此的文人名士在青果巷還有很多。這又是江南人個性里另一個層面,不服輸,懂傳承。
所以,來江南,不妨試著和江南人做一次“人情”的溝通。去聽一場趙元任的音樂會,去感受下老師傅的“三把刀”,這會讓你對“江南”有更真誠的體會。
最后,一定要來走一走凹凸不平的江南石板路,逛一逛屋瓦斑駁的江南古巷。跟著我們,一場讀懂江南的旅行才真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