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欣 2024-08-14
原載于國家人文歷史微信公眾號(ID:gjrwls),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
巴黎奧運會閉幕式已于北京時間8月12日凌晨3點舉行,中國代表團結(jié)束了在巴黎奧運會的全部征程。中國體育代表團共計收獲了40金、27銀、24銅,金牌數(shù)創(chuàng)下境外參加奧運會的最佳戰(zhàn)績。
閉幕式上出現(xiàn)的那些國旗,你都認識嗎?
第一題:請問這兩面國旗有啥區(qū)別?
羅馬尼亞(上)和乍得(下)的國旗除了在藍色部分存在細微不同,其他部分幾乎一模一樣。
地緣相近的國家,往往有著共同的歷史淵源以及文化傳統(tǒng),國旗的設計有時更是如出一轍。
今天,就讓國歷君帶大家看看,世界上的國旗都有哪些“基本”款式。
那些國旗上的五星圖案
五角星圖案是國旗上常見的元素,中國、朝鮮、越南等國的國旗上都有五角星。
五星紅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和標志。1949年7月的一天,上海職員曾聯(lián)松偶然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題為《新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會為征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辭譜啟事》的消息,他躍躍欲試,隨即埋頭于設計之中。
然而,對一個非專業(yè)人士來講,在短時間內(nèi)構(gòu)思國旗的圖案絕非易事。曾聯(lián)松的侄子曾浙一回憶道:
“(他)仰望天空看到星星,那個時候正好想到共產(chǎn)黨是人民的大救星。那么按照毛澤東同志當時4個階級的理論,4顆小星圍繞大星,他就那么引申出來。”
經(jīng)過多次討論和少量修改,曾聯(lián)松的國旗方案被采納。自此,曾聯(lián)松因設計國旗被載入史冊。
此外,朝鮮和越南的國旗上也有五角星的元素。朝鮮國旗上的五角紅星象征金日成組織領導的抗日革命斗爭時期建立的革命傳統(tǒng)與國家廣闊前景。越南國旗也是以紅色為國旗旗底,旗中心為一枚五角金星。紅色象征革命和勝利,五角金星象征越南勞動黨對國家的領導,五星的五個角分別代表工人、農(nóng)民、士兵、知識分子和青年。
三色旗是不是很常見?
據(jù)統(tǒng)計,世界上使用三色旗的國家約占三分之一,三色旗最常見的顏色組合有紅藍白、紅黃黑、紅黃藍、紅白綠、紅綠黃等。
咱們先來看紅藍白:這些國旗你分得清嗎?
要說起紅藍白三色旗的歷史,就不得不提到荷蘭。荷蘭是最早使用紅、白、藍三色旗的國家,這一傳統(tǒng)可以追溯到16世紀的尼德蘭革命。歷史上,荷蘭曾受西班牙統(tǒng)治。16世紀時,荷蘭的奧蘭治親王威廉一世領導人民發(fā)動獨立戰(zhàn)爭。最初的荷蘭國旗,靈感源自奧蘭治家族的徽章,以橙色、白色、藍色為基調(diào)。后來,由于橙色在戰(zhàn)場與海上不易辨認,荷蘭國旗上的橙色遂被紅色取代,藍色也得到加深。1937年,荷蘭女王威廉明娜正式規(guī)定荷蘭國旗的顏色是朱紅色、白色、鈷藍色。對于荷蘭三色旗的象征意義,歷來有多種解讀。一類觀點認為,紅色象征著勇敢、力量和堅韌;白色象征和平與誠實;藍色代表真理和正義。
荷蘭的這一創(chuàng)舉,激發(fā)了其他國家的靈感。17世紀末,沙俄的彼得大帝到荷蘭學習造船術(shù)后,便模仿荷蘭的三色旗,將沙俄海軍的軍旗也設計為紅白藍三色的橫條旗。沙俄海軍軍旗就是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俄羅斯國旗的前身。歷經(jīng)歲月的洗禮,這一設計逐漸演變?yōu)榻袢斩砹_斯國旗的雛形,三色旗的傳統(tǒng)在俄羅斯得以延續(xù),并于1991年正式確立為國家象征。俄羅斯三色旗背后同樣蘊含著多重解讀,沙皇亞歷山大三世認為白色象征高貴、率直;藍色代表忠誠,紅色代表勇氣、慷慨和愛,這反映了俄羅斯民族的精神風貌。
法國三色旗的設計靈感,據(jù)傳也來自荷蘭三色旗。它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法國大革命時期。1789年,巴黎國民自衛(wèi)隊以藍、白、紅三色旗為隊旗。盡管在后來的幾百年間,法國國旗經(jīng)歷了許多變化,但三色旗對于法國人來說始終具有獨特的意義,藍、白、紅三色分別代表了自由、平等、博愛的價值理念,這面旗幟便成了法國民族精神的旗幟。
除此之外,在歐洲使用紅、藍、白三色旗的國家還有盧森堡。不過,與其他傳統(tǒng)紅白藍三色旗相比,盧森堡國旗上的藍色顯得尤為獨特且鮮明,因此,它很少被歸入紅、藍、白三色旗的“消消樂”行列。
除了紅、藍、白的配色,歐洲的三色旗還有紅白綠。
比如意大利國旗紅白綠據(jù)說也受到了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據(jù)記載,1796年法國統(tǒng)帥拿破侖的意大利軍團(也被稱作法蘭西共和國意大利方面軍,是拿破侖在1796年被任命為總司令的軍隊)在征戰(zhàn)中曾使用由拿破侖本人親自設計的綠、白、紅三色旗。1946年,意大利共和國建立,正式規(guī)定綠、白、紅三色旗為共和國國旗。意大利共和國國旗的綠色代表蔥郁的山谷,白色寓含皚皚白雪之意,紅色象征烈士的鮮血。
而匈牙利紅白綠三色旗使用的歷史要追溯到17世紀初期。據(jù)記載,17世紀初期,匈牙利的馬蒂亞斯二世國王統(tǒng)治期間,便已經(jīng)使用紅、白、綠三色組成的旗幟作為匈牙利國旗。紅、白、綠三色旗的傳統(tǒng)于是根植在匈牙利人的文化基因中。
除此之外,紅黃黑(或紅黑金)也是一種常見的配色。
比如比利時國旗的歷史也可以追溯到與荷蘭的關(guān)聯(lián)。比利時王國未從荷蘭獨立時,便使用呈三色的荷蘭國旗。后在18世紀的布拉班廷革命中,比利時軍隊在旗幟上使用了布拉班族人的顏色,按紅、黑、黃排列。1831年1月23日,比利時臨時政府頒布命令,認定比利時國旗采用紅、黃、黑三種顏色,豎直排列。
而當我們跨越歐洲的地平線,把目光投向非洲——便會發(fā)現(xiàn)三色旗在非洲同樣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非洲國家的三色旗多以綠、黃、紅為主色調(diào)。其根源可追溯至埃塞俄比亞,在現(xiàn)代史上,埃塞俄比亞是非洲率先獨立的國家之一,也是非洲歷史最悠久的獨立國家之一,許多非洲國家將其視為榜樣,并紛紛效仿其國旗樣式。
綠、黃、紅三色又被稱為“泛非顏色”,在非洲具有特殊的文化意義:紅色象征國家為獨立和解放而斗爭的精神,綠色代表農(nóng)業(yè)與四季常青、豐富的森林資源和對未來的希望,黃色代表大地、自然資源、理想與光輝等。
國旗上的星月符號
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國旗上都有星月符號,例如土耳其、突尼斯、阿爾及利亞、科摩羅、毛里塔尼亞、巴基斯坦。當星星和新月在國旗上交相輝映,它們往往承載著深厚的伊斯蘭文化內(nèi)涵,這是該宗教傳統(tǒng)中普遍認同的象征符號,星星與月亮共同編織著信仰與希望的符碼。
國旗使用星月符號這一傳統(tǒng)大概可追溯至奧斯曼帝國時期。有學者指出,早年奧斯曼軍隊出征多用禿克(tug,源于中亞與蒙古部落的馬尾旗幟),后才衍生出使用軍旗的習慣,并常以阿里之劍(zulfiqar,又稱佐勒菲卡爾劍)為標志;星月符號起初只用于海軍軍旗,歷經(jīng)穆斯塔法三世(1757-1774)、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1774-1789)和塞利姆三世(1789-1807)的改革后,逐漸成為奧斯曼帝國國徽,飄揚在軍旗與國旗上。1923年,奧斯曼帝國崩解后,許多自奧斯曼獨立而出的國家仍然采用星月符號來設計國旗。
在伊斯蘭教的語境下,星星與新月的組合寓意深遠,它們代表著一種蓬勃的新生力量,從新月初升到滿月盈懷,象征著伊斯蘭教摧枯拉朽、戰(zhàn)勝黑暗、功行圓滿。國旗上的星月圖案不僅是宗教信仰的直觀體現(xiàn),也寄托著對幸福與吉祥的美好祈愿。
但星月符號也不完全代表宗教內(nèi)涵,如新加坡國旗上的新月就代表一個正在上升的年輕國家,五顆星則代表國家建立民主、和平、進步、正義和平等的思想。
十字旗的故事
十字架的標志,作為基督教精神的象征,在國旗上也有體現(xiàn)。北歐五國(挪威、瑞典、芬蘭、冰島、丹麥)的國旗上均含有十字,這一獨特設計被統(tǒng)稱為“北歐十字”。
其起源可追溯至丹麥。根據(jù)丹麥的史詩記載,1219年,丹麥勝利王瓦爾德瑪•維克托里斯與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發(fā)生戰(zhàn)爭。隆達尼斯戰(zhàn)斗中,丹軍陷入困境。突然,一面帶有白色十字的紅旗從天而降,一個丹麥士兵將其高高舉起,并伴隨著一個響亮的聲音:“抓住這面旗幟就是勝利!”在這面旗幟的鼓舞下,丹軍奮勇作戰(zhàn),轉(zhuǎn)敗為勝。此后,白色十字紅旗就成為丹麥王國的國旗。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這是羅馬教宗賜予丹麥的旗幟,代表教宗的支持。無論如何,自此,這面旗幟便成了丹麥王國的象征,盡管在國旗誕生的背后不乏具有神話或宗教色彩的推測。后來,這股設計風潮迅速席卷了瑞典、挪威、芬蘭及冰島等地,北歐十字因此成為區(qū)域文化認同的重要標志。
然而,談及瑞士國旗上的十字,雖同樣承載著基督教信仰的寓意,卻與北歐十字有著截然不同的歷史脈絡與文化內(nèi)涵。從結(jié)構(gòu)上來看,瑞士國旗與北歐五國的國旗存在明顯差異,因為瑞士使用的是正方形的旗面,這象征國家在外交上采取的公正和中立的政策。而國旗上的白色十字,在象征著基督教信仰的同時,也象征著和平、公正和光明。旗面為紅色則象征著人民的勝利、幸福和熱情。
當然,世界國旗的多樣性遠不止于此。國旗,作為國家的象征與標志,正在以獨特的視覺語言講述著所在國的故事。
參考文獻:
[1]劉燕婷:為什么伊斯蘭文化中常見星月符號?中東研究通訊,2019年9月
[2]新中國第一面國旗,從這些工人手中誕生,中工網(wǎng),2021年8月
[3]黃黎:見證中華民族復興之路 《復興之路》展覽文物細說,中共黨史出版社,2017年1月[4]周侃;湯茂林;申玉銘:非洲國旗文化的地域特征與演變機制,世界地理研究,2009(03)